Sunday, 25 October 2009

李子話畫-美醜的迷思-兒童美術教育

對美醜的認知,有一派的人認為是與生俱來,隨著基因而來的;另一派人則不這麼認為,認為是後天被教育出來的。兩種說法都有它的立足點。然而大部分的育人都同意教育具備一定的功用,所以這篇要探討美醜的認知在後天的所受到的影響和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舉例來說,從小我們聽了不少次的-一白遮三醜-這句話。皮膚白在亞洲許多國家讓人聯想到美,但在現代歐美地區,陽光曝曬上完色後的深棕色皮膚是許多人所追求的。對膚色的追求一大部分又可連結當地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聯想,容易曬黑的人種,擁有經濟優勢的人往往比較有能力和時間去保養皮膚和避免受到陽光的曝曬,所以皮膚白的人容易與好的生活品質或是美感等做連結。

來到了歐美地區,不容易曬黑的白種人為主要人種,這群人裡面,有充分閒暇時間和經濟許可的人,可以安排時間渡假休閒,讓陽光將皮膚上層漂亮個古銅色,走在路上,吸引人們的眼光(這樣的心態,讓紫外線曝曬機在歐美頗受好評,一些沒錢飛到熱帶度假區的人,可能會請個幾天的假,為皮膚上色,讓自己擁有有錢人的膚色)。這是美醜價值觀高度的被社會化的例子。對藝術有興趣的家長或是教育者,不能忽略美醜這樣樣的認知和心理學所產生的關聯。

學習在生命的每一刻都在進行,然而,有很大的部分是人際的互動,和他人相處的同時,從自身或他人經驗模仿學習,追求被他人肯定認同,進而成為團體的一份子。美醜的標準常常在這樣的互動中成形,這樣的過程有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身為家長,在角色的扮演上,可以盡量的不要在與孩子互動中,以自己的標準,在言語或是行動上給予過多美醜的評斷或教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