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0 September 2009

李子話畫-回到家,怎麼都畫不出來?兒童美術教育

上完了美術課, 多數的家長,都開心的帶著孩子精采的作品回家。之後在偶然機會,看到孩子在家的創作,怎麼這下子畫出來的圖不怎麼另人驚艷?原因當然有很多種,也許是孩子當時並不想畫、或是其他偶發事件引發情緒上的因素導致。但就技術層面來說,'引導' 和 '資料的準備齊全與否',對作品最後的呈現有很大的影響。

老師上課時可能準備了許多的照片和作品,在學生開始創作前,針對題材,先給予視覺的刺激。但回到了家,有多少的孩子能在創作前,及時取得創作題材的參考資料?因為麻煩,往往就是照著記憶去創作,偏偏我們環境裡有太多的公式化圖像。如太陽,這樣的圖像常常在我們學校裡出現,許多孩子們已經習以為常,認為太陽在畫面上這樣的呈現是合理的。還有媒材的選擇也大多不足。大多的孩子在大人的安排下(方便清洗、較乾淨的大原則下),選擇了鉛筆在家做創作。試問沒有適當的工具,怎麼創造出令人驚艷的作品?

美術老師除了需要在上課前先充分的準備教材和資料之外,在創作前、中、尾段的引導往往是造成差異的一大因素。有時完全的讓孩子自由的創作,有時適當的給予想法上的刺激,或技巧上的提醒。這些都沒有一定的準則,創作過程中的互動是隨機的,沒有固定的方式下,才能擦撞出不同的創意火花。

李子話畫-我是為你好!?兒童教育分享

大人們(包括我自己)嘴上常常對關心的人掛著一句話:我是為你好!來為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做一個最適當的解釋。用來告訴對方,今天的我個人的情緒失控,完全因為太過關心你,才會發生的。而且,你現在的方式是行不通的,照我的方法做會比較好!(有時未必會說出口,但會在心裡用這樣的觀點,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失控。)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本身沒甚麼太大的問題,但情緒的失控就是個問題,再來,就算情緒沒失控,我們自認為對孩子或對方的好,他們真的能夠感受到嗎?除了我們的方法,難道沒有別的方法嗎?大人們都自認自己走過的路絕對比孩子們多,但試問自己,我們走過比較多的路、和吃過比較多的鹽巴後,對享受生活的能力有比孩子們來的強嗎?把我們認為的好,加諸在孩子身上,對他們的未來真的有比較好嗎?當孩子被教育成跟我們一樣的人之後,難道還能奢求孩子在未來走出與我們與眾不同的路嗎?

不論是在親子或是親人之間的相處,我們想要把一個觀念或是想法傳遞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時能退一步想想,"我是為你好"這樣的出發點,是否能達到真正的效果或將我們的關心傳達給孩子們。溝通是雙向的,當溝通時用上"我這麼做的一切是為你好"的想法,不論出發點為何,雙向溝通的管道已經被窄化為單向。以上共勉之!!